一、 點評
這本教學片段給我留下了以下兩點印象:
1、 解決關鍵問題的有效性。在本片段中,教師採用了直觀手段,引導學生識別了本課時的核心語言和相關的主題背景——Mother's Day. 總體來看,學生對本課時的主題和學習內容的了解情況是非常好的。如:在學習Cindy為母親節準備的禮物這一片段中,大部分學生透過教師出示的卡片和好主意good idea的圖片和符號,能快速準確地感知、了解這兩個新詞的含義和運用的語境,並能在了解含義的基礎上,都能正確地回答教師所提出的相關問題。又如:在本片段末尾處,大部分學生透過教師出示的love的符號,說出了It's a big love for mom. 從而,大部分學生能體會到Cindy對媽媽的愛。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時,首先採用直觀形象的手段去幫助他們識別將要閱讀的內容,圖片是由文本通向學生生活體驗的橋樑,在英語閱讀前,可以藉助指向明確、表意清晰的圖片,幫助學生了解閱讀的語境和相關信息。從學生的回饋情境來看,運用圖片、符號等直覺手段,讓學生理解短文內容。同時,教師也採用借助主題句,幫助學生了解核心內容的策略,主題句是語段內容的核心,在閱讀過程中,抓住主題句是進行文本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確定主題句的過程就是教師引導學生確認文本核心的過程,找出主題句,學習主題句,可以引發學生思考,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在本片段中,在學習完card和tea這兩個新詞後,教師通過復現,讓學生模仿主人公的語氣,說說主題句What can I do for mom? 並進行自主思考,在此基礎上,教師帶著學生一起進入到文本的核心內容good ideas for mom,這樣,學生的思維一直處於想要了解具體文本的狀態,學習的慾望比較強烈,教師設計的活動積極參與,學習的氛圍很好,學習的成效也比較顯著,學生借助主題句,更明確地指向短文的重點,提高了閱讀的速度和效率。
2、 讓我印象深刻的第二個面向是,語境設定的適切性。本教學片段設定的脈絡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徵,結合了他們感興趣的熱點元素,激發了學生興趣,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教師的教學設計基於了課標與教材內容,基於教材創編的文本合理且符合學生的學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了任務驅動的手段,始終以不同的任務推進教學環節,讓學生從頭到尾有事可做、有話可說。同時,學生在這樣一個較為貼近生活、真實的脈絡中,切實地感受到了主角們對媽媽的愛,產生了同理性,自然而然地投入了情感。文本雖短,也在這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閱讀方法和習慣,為日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3-1 母親節好主意
二、反思
本教學片段的脈絡為-在爸爸去哪裡的故事情節中,孩子們在母親節能為媽媽做些什麼。對於初學英語的學生而言,這一語境具有一定的複雜性,了解這一語境具有一定的難度,就學習內容而言,學生需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感知、了解kiss/card/good idea/tea這幾個新詞,節奏較快,對於部分學生而言,也存在一定的難度。本教學片段中運用了兩大策略,一是運用直覺手段,幫助學生辨識內容;二是藉助主題句,幫助學生了解核心內容。透過在教學片段開始出示一張日曆的圖表,大部分學生能快速、清楚地明確這節課要談論的話題和母親節有關。透過在新詞kiss/card/good idea/tea旁邊放上指向明確、表意清晰的圖片,大部分學生能準確地了解新詞的含義,幫助學生感知對話內容,掃清了學生在感知語段時的障礙。透過呈現表示love的符號,幫助學生激發情感,體會到了主角們對媽媽們的愛。透過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不斷復現主題句what can I do for mom? 大部分學生能了解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是——主人公們在母親節要為媽媽做些什麼,大部分學生也能根據這一主題句快速、準確地抓住答案。
但是,在本教學片段中,依然存在不足之處。由於本課語境的特殊性,教師的語言偶爾會超出學生的知識水平,但此時,教師的語言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語境,並不要求學生最終輸出,所以,從大部分的學生反饋來看,這些語言並不影響他們知曉短文大意。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