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推動了教育的猛烈變革,尤其是對資訊科技手段的選擇、使用和開發,迅速推動了智慧教育的發展。掌握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共通性與差異,平衡智慧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優勢與劣勢,對解決學生的感知與收穫問題、推動線上教學深度發展很有意義。
一是「觀」的共通性與差異。
在線下教學中,學生的「觀」內容豐富,包括板書、多媒體課件以及教師的手勢和眼神。教師的「觀」精準有效,可以敏銳察覺學生的微表情、微動作,以便及時維持紀律,或做出教學調整。線下的「觀」是全方位的、雙向的。在線上教學中,「觀」的內容迅速狹窄化,學生的「觀」只剩下螢幕上的課件和教師的演示,教師的「觀」只剩留言區的回饋。線上的「觀」是局部、單向的。這是線上教學天生的缺陷,但線上教學「觀」的優勢也很明顯,教師可以藉助資訊科技更為形像地示範實驗操作、物理模型、數學圖象、細胞形態等,對學生的空間建構和知識認知都有幫助。從「觀」的角度來看,更形象化、更直覺、更具體地示範知識內容,是線上教學值得挖掘的優勢。
二是「聽」的共通性與差異。
從「聽」的角度來看,學生「聽」的差異比較小。因為少了周圍同學的干擾,在相對安靜獨處的學習環境中,學生聽得更加清晰,但也不排除因為「聽」的內容比較單調,缺乏形象感知,學生出現思維短路或註意分散的情況。但是,教師「聽」的差異比較大,聽不見學生存在疑惑的語氣詞,聽不見學生下意識提出的問題,會影響教師對課堂的判斷。所以,在線上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聽」的效率,教師應該在講述的過程中註重語氣的抑揚頓挫、語速的快慢、語調的輕重,同時及時關注留言板,減少講述,多用提問的方式,「聽」學生的疑惑、不解、靈感和方案,還要加大讓學生之間互聽」的比重覺,減少學生的疑惑、疲勞。
三是「做」的共通點和差異。
線上教學最大的挑戰是調動學生做。在線下教學中,學生可以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可以在教師的引導和監督下,進行必要的習題練習和知識鞏固,以此檢驗學習成效。在線上教學中,小組討論受到限制,合作學習受到影響,雖然一些授課平台也開發了小組討論程序、互動批註程序,但一線教師對此使用還不夠,教學過程中缺乏討論、溝通、動手等環節。
此外,資訊化軟體的使用也可能影響學生動手操作。筆者使用GGB軟體為學生示範函數圖象,發現有些學生學著下載畫圖軟體,結果是學生勤於使用軟體畫圖,疏於動手作圖,對數學學習來說,這是很不好的習慣。課堂時間有限,知識總量確定,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要互為補充、相輔相成,教師要盡量減少學生對資訊化軟體的依賴,讓學生勤於動手。
四是「思」的共通性與差異。
思考是高維度的學習能力,是學習真正發生的方式。在筆者看來,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比,教學的手段、學習的場景、方法的選擇會改變,但學生的思考、師生的關係、學習的本質並沒有根本改變。所以,在線上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深度思考、獨立思考很有必要。拿閱讀與寫作來說,居家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放平心態,安靜閱讀、思考、表達,學生一定很有收穫。
再拿數學與物理來說,很多知識的研究和生成,離不開數學情境的創設和追求本質的探究,線上教學中同樣可以進行開發。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勤”會養成學生的“懶”,教師一味追求把知識講深講透,不僅會佔據大量的時間,還會讓學生養成不動腦筋的習慣。從「」思的角度來看,延遲教師表態、延展課後思考、延申知識廣度,是線上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總之,在適應線上教學模式的同時,教育工作者還要創新方式方法,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基礎上,讓學生看得直觀、聽得頓挫、做得勤快、思得深入。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