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包含哪幾部分內容? (課程設計方案範本)

課程設計包含哪幾部分內容? (課程設計方案範本)

附件


學校名稱(蓋章):***

所在市區:***

課例類型

多科技融合環境□智慧教育環境

課例名稱

數學廣角——搭配

部門

數學

使用教材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

所屬學段

小學

教學時長

40分鐘

任課教師

***

職稱

***

職務

***

任課教師簡介

****

課例簡介

課例名稱:數學廣角——搭配。

教學對象:二年級學生。

教學環境:多元科技融合環境。

教學設計理念: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也基於新課程改革的概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發展的促進者,教學重結論更重過程。

教學策略:本課採合作學習教學策略。首先透過創設情境為小組合作探究做鋪墊,教師透過引導學生理解問題、收集數學資訊和讀通評估量規幫助學生認識教學目標,再透過任務驅動法組織學生展開三次小組活動,讓學生和同儕一起在動手、動腦、動口中有層次、有梯度地建構搭配的新知識。

教學效果和推廣應用:在多元科技整合環境下,豐富了課堂趣味性,而且使活動中師生的互動與課堂的回饋更有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校本實務上值得推廣。

教材及教學內容分析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教材獨有的內容,其意圖在於系統而有步驟地把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透過學生可以理解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借助一些操作等直觀手段向學生進行滲透。

教學對象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知識結構,能夠在具體情境中發現問題,透過操作、觀察和猜測等方法發現數學的規律,建立新舊知識的連結並建構新知識結構。學生熟悉生活中常遇到最簡單的排列問題,經歷過服裝、食物等事件的搭配,但並不太了解背後的道理。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濃烈,對搭配上的數學問題有好奇心。二年級的學生認知發展程度恰好處於前運算階段與具體運算階段之間,抽象思維剛發展,其思維方式以具象思維為主,需要藉助具體事物進行運算,思維守恆性與可逆性較差,不能主動進行有序思考。學生在本課課堂中有充足的學具和發言機會,能夠發揮課堂主角的功能。

本課程教學對象分析法為問卷調查法,以一份基於搭配問題的學生迷思概念診斷性問卷作為工具。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技能:透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了解發現最簡單事物的排列數的基本想法和基本方法

問題解決: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思考:培養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體會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分析及解決措施

教學重點:掌握排列的方法,並且能夠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掌握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思想方法。

主要教學策略

探究式教學方式

技術工具、平台、資源

PPT課件、希沃白板、希沃授課助理、圖片素材等

技術支援的教學設計思路

在課堂導入過程中,我展示百度圖片中搜尋到的衣服與褲子,讓學生進行搭配,匯入課題。在課堂講授過程中,我透過設定加密壓縮檔案的密碼,讓學生發現問題。當學生進行活動時,我透過希沃授課助理進行直播並展示學生作品。緊接著,我透過將評量表數位化並展示在PPT中指導學生進行課堂評量。最後,我透過希沃白板拍照功能讓全體學生一起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並提供網盤資源以便學生課後複習。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技術、資源(含平台與工具)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在屏幕上展示衣服與褲子的圖片,創設週末遊玩需要搭配服裝的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搭配,導入課題“數學廣角——搭配”。選擇喜歡的衣服與褲子搭配成一套。 PPT、希沃白板透過PPT中的圖片創造出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搭配服裝的過程中理解「搭配」一詞的含義,為今天的學習做好鋪墊。合作探究。建構新知設定“搭配師等級考試”,講解評估量規的使用方法。開啟“考官”的視頻,從而顯示事先設定的密碼需求。在螢幕上出示密碼設定的一些提示,引導學生說出數學訊息。指導學生進行擺數字的活動,並探究3個不同數字組成兩位數的排列數。直播學生的活動過程,拍照上傳學生的學習單。對有序思考的三種方法進行講解與小結。學習使用評估量規。以3人小組的形式展開活動,透過擺一擺、寫一些、數一數等步驟,發現3個不同數字組成兩位數的排列數。派代表講解不同的搭配方法,學習有序思考的三種不同方法──「固定十位法」、「固定個位法」、「交換位置法」。 PPT、希沃白板在課程一開始透過PPT出示評估量規,讓學生了解本課程的學習目標與學習過程的良好表現。透過壓縮檔案支援的影片的密碼創設問題情景,引起學生探究密碼的興趣,引發學生思考,影片運用快剪輯製作。練習鞏固,深化認識引導學生用探究出的兩位數有序嘗試密碼,用「23」解鎖影片。影片給予新的任務;幫「考官「小粉和小白搭配紅黃藍不同顏色的髮帶。引導學生進行小組活動:貼色區塊。直播學生的學習活動,拍照上傳學生的學習單。引導學生透過移動髮帶展示搭配方案,鞏固有序思考的三種方法,強調用一定的方法有序思考才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以3人小組的形式進行貼色塊的活動,給予小粉和小白搭配髮帶的方案。完成得好的部分小組上台移動髮帶展示方案,全班共同探討各個小組運用的方法。 PPT、希沃白板、;圖片素材等本環節的設計先透過試密碼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有序思考,再透過解鎖的小影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過渡到第二個活動:搭配髮帶。讓學生在幫助兩個玩偶搭配髮帶的情境中鞏固新知探究時學習到的新知識與新方法。總結作業,回顧拓展引導學生回顧剛剛兩個活動,進行自評和小組互評。引導學生透過拍合照應用新知。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所學到的內容和總結,提供二維碼幫助學生課後取得微課資源學習。佈置作業:從三個物品中選兩個分別送給父母。填寫評價量規。完成三人合照,兩人在前,一人在後的搭配方案,依照搭配方案進行合照。回顧和總結本課知識點。閱讀、記錄作業。 PPT、希沃白板、;圖片素材等本環節利用評量規表實現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幫助教師更準確且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板書設計:

搭配

不重複不遺漏

固定十位法

固定個位法

交換位置法

教學評價

選擇“多技術融合環境”:

(1)本課例課堂教學所使用的量規如下:

初級搭配師中級搭配師高級搭配師個人評價同學評價教師評價學習態度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較低學習態度較好,能嘗試與同儕合作,有時發表自己的意見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善於與同儕合作,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學習能力難以進行合理的搭配能進行搭配,發現一部分搭配方案能根據搭配的方法,進行合理的搭配,能提出搭配方案學習效果對搭配方法掌握還不牢固,有時做到不重複、不遺漏,難以運用搭配方法完成搭配任務基本掌握搭配方法,大多數時候做到不重複、不遺漏,能在教師和同伴搭配幫助下完成任務基本掌握搭配方法,大多數時候做到不重複、不遺漏,能在教師和同伴搭配幫助下完成任務。

(2)即時、全面採集學生學習過程資料所使用的科技工具為希沃白板和希沃授課助手,透過該工具直播學生的學習探究過程和結果,為課堂的互動提供了一種高效的途徑。

(3)給出本課例課堂教學評量結果資料(建議使用圖形、圖像等視覺化形式呈現)。

課堂教學實錄

請提供本課例完整的課堂教學實錄,要求:

1.格式為.MP4文件,時長不超過40分鐘;

2.可製作片頭,長度不超過10秒,包括課例名稱、任課教師、任教學段、使用教材、學校等基本資訊;

3.影片清晰(高畫質),可依據「教學活動設計」中所設計的各教學環節在課堂實錄中進行相應文字註明。

(註:非典型課例不需提供課堂教學實錄)

教學反思

本課程以教育資訊化理念為教學設計理念多元科技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展現多元科技融合環境下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本課的導入、新授、練習、總結、應用、作業部分都具有資訊化要素。首先,導入部分借助圖片展示服裝搭配;其次,新知講授部分借壓縮文件密碼創設情景;第三,練習部分利用希沃白板的實時修改功能,實現學生拖動圖片展示方案的趣味環節;第四,總結部分提供了百度網盤資源,關注學生課後復習;第五,應用部分由希沃白板除此之外,本課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資料都透過希沃授課助手來收集與回饋。如果教學實踐過程有學生電子書包或白板的加入,本課程的各個環節都能夠得到即時的展示與回饋,尤其是評估量規也能夠進一步資訊化,起到更好的作用。在總結部分,如果加入更直觀的動畫進行總結,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課以創設情境、設問引導、直覺教學為主要教法,以小組合作和自主探究為主要學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根據教師的課堂觀察與評量量規的數據,本課的教學效果良好,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掌握搭配的方法,不重複、不遺漏地3選2的排列數,基本學會有序思考。課後,教師還需要持續關注後進生的指導,透過艾賓浩斯曲線幫助學生及時複習。

本課備課與實施過程中應用PPT、希沃授課助理、圖片等科技工具,因而呈現出多技術融合環境下的教學課例。

教學創新方面,本課應用學生平板工具進行互動式教學活動,些方面的仍需持續改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评论


标签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