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解密藤幼兒園的秘密)

藤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解密藤幼兒園的秘密)

昨天晚上小勳的班級群組裡發了一個小程序,需要家長點進去學習加答題。小程式的主題是說,帶學生們學習“XXX”,可是這種事情是不會有家長真的花幾個小時帶孩子看學習視頻的,所以都是家長代勞。

那些題目加起來有幾百道,我花了二十幾分鐘才點完。剛把任務完成,小勳老師傳訊息來說「今天累死了,一天6堂課」。

老師所說的累死了,其實不是因為6堂課累死了,而是因為上課的時間變多,那就要利用更多的休息時間來寫材料。

在沒和老師這個行業接觸之前,我認為老師還蠻輕鬆的,一天只要上幾堂課,休息時間也多。可是接觸越多,我就越發現,教師的教學熱情已經被沒完沒了的材料和形式主義磨滅了。

例如,昨天晚上群組裡的那個任務,這種形式主義的東西隔三差五就會有,我不知道意義何在?折騰完家長,還要折騰老師。

老師平均每天耗費在寫材料、整理資料的時間,已經遠遠多餘備課時間。

我跟小勳老師討論得很晚,現在這樣的教育模式到底優在哪裡?

我們這一代的教育環境,遠比現在單純,但一樣不耽誤我們成才,我們還是長成了人人誇讚的後浪。

我今天看了一部紀錄片,一位叫周軼事的記者,他走訪了日本、芬蘭、印度、英國和以色列的學校,最後回到中國,探索教育的傳統和未來。

我今天先介紹一下日本的那部分。記者去到了日本的「網紅」幼兒園——蓮花幼兒園和藤幼兒園。

紀錄片分別從兩個幼兒園的學生視角出發,以早上上學、傍晚放學為一個完整的時間線,探索了兩個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特色。

在蓮花幼兒園上學的茗松花果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早上被媽媽喊起床後,她自己刷牙洗臉、換衣服、摺衣服、吃早餐,然後牽著媽媽手去學校,進學校後自己拎包、換鞋。

松井花

一切看起來都非常嫻熟和有條不紊,完全沒有出現「能不能快點啊」、「快快快」等早上常常出現的「獅吼功」。

蓮花幼兒園其實是上過我們國內新聞的,它曾經有一項舉措受到很多關注,那就是一年四季都要學生赤裸上身(女生不),去外面瘋跑玩鬧。當然,也受到了很多輿論壓力,所以這行為現在已經改成了光腳玩,以此來鍛鍊身體。

他們幼兒園最大的特色就是:培養孩子的集體主義。孩子們每天都會耗費大量的精力用來大叫,老師教他們怎麼用丹田發出聲音。

園長說,透過大吼可以讓每個人之間產生迴響,進而產生集體的共振,這就是形成一種聲音共振的效果。

蓮花幼兒園是一所非常能代表日本精神的幼兒園,因為日本是個講究紀律嚴格的民族,而且他們在和人相處時,最主張的就是:不麻煩別人。

週軼事君老師在訪問他們幼兒園的老師時,老師說希望孩子學到兩點:永不放棄的精神和時刻他人著想的內心。

正是日本人長期的這種“不麻煩別人之心”,所以他們很會克制情緒,從不在外輕易露出悲傷之情,他們認為這是非常不禮貌、不尊重的行為。

因此,節目穿插了介紹了一個有趣的行業,那就是感淚療法師。老師會根據前來聽課的成年人的特質放一段短片、一段話,透過這種方式讓他們哭出來。

很多去聽課的人表示,這是自己第一次在人前流淚。

另外蓮花幼兒園還有非常有趣的一點,就是會喊家長去學校上課。不是我們平常參加的茶會那種,而是實打實的聽課。這讓我想到網友們以前提的一個提議:父母應該持證上崗,父母才是最該學習的人。

先不論你是否認同蓮花幼兒園這種教育理念:集體主義。但從紀錄片來看,他們的小朋友是非常獨立,且性格得到足夠釋放的。光是這一點,就夠我們借鏡和學習的了。

再來說說第二個網紅幼兒園,藤幼兒園,藤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是:給孩子更多選擇。

它以獨特的圓形設計而遠近聞名,其實和裡面的細節化設計比起來,圓形設計都不算什麼了。

幼稚園裡有一棵高大的樹,孩子可以爬樹,週軼事君老師看到這棵樹很是羨慕,她說爬樹是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操場上的草坪是高低不平的,那塊草坪在夏天會開花,不會因為小朋友的存在而失去了它原本的模​​樣。設計師的說法是:這樣給孩子帶來不便更好,可以讓孩子學會思考,沒有什麼是完美的,一切都是真實且自然的。

園長會跟他們玩「搶飯」的遊戲,說要教導孩子“自己的東西要自己保護好”。這一點和我們一直倡議教導教育的「分享」好像有點不一樣。

他們會告訴孩子「分享」和「保護自己東西」的界限,那就是大家都有,一起拿出來,那叫分享;而其他時候你可以拒絕,必要時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東西。

藤幼兒園的門口掛著很多蔬果,有洋蔥、茄子等。孩子可以透過觀察、觸摸、嚐等一系列方式來了解一樣東西。更有意思的是,那些蔬果上面沾滿了泥巴,你嚐的時候可能會嚐到泥巴,園長認為這樣可以讓孩子更直覺的感受他們是從地裡種出來的。

還有更有意思的兩點是洗手台和門的設計。

他們的洗手的水是直接流到地上的,一打開水龍頭,水就會濺到鞋子上,這樣小朋友就會自覺把水調小,並且及時關水。

至於門就更有意思了,它不是自動門,而是需要最後一個進門的同學輕輕把門關緊。天冷的時候,如果門沒有關緊,那麼坐在靠門位置的同學就會感到寒風刺骨。這樣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因為自己沒有做完整的一件事,會給別人造成麻煩。

但這時候的彈幕就有意思了,大家都在說:這樣的設計,會讓孩子的爺爺奶奶分分鐘衝到學校,指責你讓孩子著涼了。

在我看來,藤幼兒園是結合了西方的教育模式,再糅合自己的文化理念,而打造出的一所幼兒園。非常具有借鏡意義。

這就是日本的兩所網紅幼兒園了,網友們都說這些幼兒園選得不具代表性,因為中國某些一線城市也是有這種新概念幼兒園的,但想要全面推廣還是難度很大,畢竟國情不一樣。

確實,先不說東西部的貧富差異能否讓孩子們得到公平的教育,就是大城市之間的橫線對比,這樣的教育模式估計家長們也是舉雙手反對的。

究其原因,還是升學壓力。幼稚園玩成這樣,就進不了重點小學,讀不了重點小學,就進不了重點國中、高中,然後就考不上好大學。

家長害怕會出現惡性循環。

我不否認,高考在我國來說,是最公平的一場考試,不論地區和貧富程度,大家都一樣。但我還是懷念20年前,每天單純快樂、釋放天性、無憂無慮的童年。

在那樣一個壓力遠比現在小,孩子們可以感受到更多自由的年代,培養出來的學生一樣成為了現在社會上的中流砥柱。

所以,現在這樣的教育到底是進步還是倒退呢?也許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评论


标签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