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三歲開始我就蠢蠢欲動想給他報各種興趣班,但是事實證明三歲還是太小了,那時帶他去試聽了跆拳道、舞蹈、輪滑、鋼琴都不肯上。但過了五歲基本上都安排上了不過報著報著我發現他竟然有十幾個興趣班了,今年上小學之後發現還是要減幾個,不然沒時間學習啊……分享下這些上過的興趣班的感受吧。

1、輪滑。他是五歲開始學的輪滑,起步比較晚,很多小孩三歲開始學。低齡學重心較低不怕摔,然後繼續往後學時間也充裕。輪滑並不是會滑了就行。如果只求會滑的話十節課就夠了。後期會分速滑和平花兩個方向,我家明明是男孩卻選了平花。練平花很花時間,所以還是早學比較好,上學後時間真的不夠用。現在學了有一年多了,還在平花的基礎階段打轉,不過他自己倒是挺有成就感的,期待他能參加比賽的一天。
2、籃球。據說練籃球會長高個,所以四歲時我就帶他去了。但是他並不是很喜歡,可能是前期就是不停拍球很枯燥吧,當時報了大課包,現在課還沒上完。
3、跆拳道。起初是為了防身,不過我娃六歲才開始學,白帶也可以打倒一批小孩了。後來我發現跆拳道可以拉伸,學了真的可以長高。定時的考級也讓孩子挺有成就感的,應該會一直堅持到黑帶吧。學了兩個月不到,考了個黃白帶97分我還是很高興。現在小半年了,考到黃帶。所以有時候這種等孩子大一點來學可能比較好,理解力更好。不過這種低等級的考級感覺有些忽悠,好像去了就可以考過。
4、畫畫。畫畫可以說是最早開始學的一個興趣班了,三歲多就開始接觸了,他很喜歡畫畫。我記得這樣一句話,不要問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畫畫的,我應該問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畫畫了。低齡的孩子真的就是用畫畫向世界表達。教導幼兒畫畫保護他的想像力很重要。不過現在市面上打著創意美術旗號的店太多了,一個教室再請兩個老師就可以開美術班了。畫畫的確可以早點開始,不過挑選機構還是要慎重。我們前期就是找的家裡附近的這種小店,真的就是沒有體系,就是帶你畫畫而已。他大點了我考察過幾家連鎖的,ymh確實不錯但是價格我退縮了,最後找了一家本土的連鎖,上了快半年了,但是升班之後感覺老師沒原來負責了,而且一個老師負責的孩子太多了,正在考慮是不是再換一個。
5、象棋。他四歲的時候我考慮過是不是讓他學圍棋的,試聽了幾個線上的圍棋班,後來覺得棋類還是線下比較好。再後來覺得下圍棋太花時間,家裡也沒人陪他下就作罷了。結果等上了小學,學校開展了象棋興趣班,最後還延伸到校外吸引小朋友報名。果不其然對什麼都感興趣的我家熊孩子也要報名,就這樣在已經沒有空的周中硬是擠出了一個半小時。棋類還是要多練,目前學習了兩三個月,基本走法會了,回家也沒一開始那麼積極到處找人下棋了,不過上課興趣還是挺大的。就當是鍛鍊鍛鍊思維吧,不過肯定不會再續了,是真費時間,幸虧當初沒報圍棋。
6、小主持人。為了鍛鍊下他在人前說話大方不害羞,給他報了15堂課的小主持人。每次去就是老師教你怎麼站,然後不停的練習一段文字(詩、故事、繞口令都練過)。說老實話我覺得用處不是那麼大,因為他練了之後依然站不好,不過嗓門倒是越練越大,也越來越不怕老師。
7、聲樂。聲樂是六歲多才報的,突然有一天發現他喜歡唱歌,總在家唱個不停,唱的還都是《下山》《踏山河》這種洗腦歌。於是帶他去試聽了下,小傢伙很有興趣。聲樂課一般都是前半堂課教孩子練聲發聲,下半堂課學個經典的兒童歌曲,也會學習怎麼打拍子。不過進度挺慢的,可能三堂課才能唱好一首歌。我們報的是團課,就是三、四個小孩一起上的。比一對一便宜許多,而且聲樂這種課有時候人多上起來更有氛圍。上了之後,唱歌是比原來在調上些了。不過時間不夠的話,我準備不再繼續學了,畢竟我還沒準備往這個方向發展,純粹玩玩。
8、鋼琴。估計好多媽媽都會想讓孩子學鋼琴,我就是其中一員,在他三四歲時都蠢欲動,奈何太小了加上又好動,根本坐不住。正式開始應該是五歲半的樣子,慢慢開始能坐得下來了,現在練了快一年了,還是不能坐滿45分鐘啊。鋼琴很考驗孩子耐心,左右手結合對大腦發展也有好處。我家孩子最主要的毛病就是坐不住,堅持要他學鋼琴也是為了磨他的性子。沒有強迫他練琴,一個星期一堂課有時候還請假,估計老師都煩死了。不過也慢慢有進步,自己喜歡的曲子彈熟了之後特別有成就感,逢人就表演。不准備考級就是慢慢學吧。畢竟一時衝動琴也買了,總還是要學會。
不過提醒想要孩子學琴的家長,開始之前還是要深思,練琴真的是考驗孩子也考驗家長。我家只要碰到難點的,就會開始又哭又鬧,真是心累。而且隨著學校作業越來越多,練琴時間也越來越少。但是樂器又是需要大量練習才能看的出來效果的,所以學之前要考慮清楚是不是真有那麼多精力和時間。
9.樂高積木拼砌。我家娃一直喜歡積木,一直妨礙價格沒給他報。上小學後想給他報個編程,聽說對鍛鍊思維挺有幫助的。試了幾次純程式設計的課,覺得孩子還是小了點,總是對著電腦對眼睛也不好。就準備從機器人程式開始學習吧,我們因為沒基礎,就只能從小顆粒拼搭開始了。這正好稱了他的心,每堂課玩的不亦樂乎。動手能力確實增強了,思考上的幫助還是要多等才看的出來。
10、英語。英文啟蒙一直是家長關注的重頭戲,我們在這塊也是走了不少彎路,如今報了個線下班按部就班在學,勉強強算上路了吧。語言這塊都提倡越早啟蒙越好,有些牛爸媽們可能一兩歲就開始磨耳朵了。我們這塊做得不夠也沒堅持,到了三歲左右覺得應該把學英語這個事提上日程了,當時考察了比較有名的兩家機構,最後選了一家(不點名了)。中英雙教,一週兩次課,每次一小時。回家沒怎麼練,純靠上課了,感覺學了個寂寞,斷斷續續學了一年多,詞彙量句子都就那樣。不過上課的時候他還挺快樂的,不排斥。
後來疫情加上嫌接送麻煩轉到線上了。當時線上很多這種一對一外教的,最後選了家歐美外教的,老師發音聽得很舒服,現在還在繼續學。線上的每週也是兩次課,一次課只有25分鐘,靠這25分鐘娃真的學不了什麼,學了也記不住。所以後來有人介紹一個老師自己辦的班不錯,我們就又開始下線了。目前線下一個星期一節,一次三小時,不過周中有一次一個小時的線上複習課。線上的外教課因為當時報了大課包又不能退,就繼續上著。這樣補充著上倒還挺不錯的,一來練習了口語聽力,二來進度差不多複習了不少詞彙,可以加深印象。我們自己平常練得還不夠,一週頂多有個一次複習下學習的,基本全靠上課了,這也是爸媽偷懶吧。不過還是能感覺到他的進步,這個模式應該會一直維持下去。等線上課完了再加大平常的練習量吧。
再來說走走的彎路,我每次總是想得很美好,跟娃前後買了不少大名鼎鼎的英語教材,什麼牛津樹、raz分級,沒有一套看了超過五本的。還買了不少app的課,騰訊的、步步的、瓜瓜龍的、喜馬拉雅的,有的一次都沒看過就這樣屯著。這種課真的是需要家長帶娃看。跟我一樣沒這麼多時間精力的,千萬不要跟風買了,還是找個好老師好機構線下教吧。
11、寫字課。身邊好多小孩從幼兒園就開始這個計畫了,我一直覺得孩子太早握筆不太好,也覺得練字這個事家裡練就行了,就一直沒提上日程。直到上了小學,才發現練字很重要。一來是坐姿,二來就是寫字習慣。我家孩子現在寫字筆順亂七八糟、坐的東倒西歪,這也跟前期寫字習慣不好有關係。我也試著在家裡糾正他的習慣、督促他練字,後來發現太難了,我累也容易不堅持。不過市面上的寫字班也確實是參差不齊。基本模式都是一個老師帶著一群娃寫,娃寫他盯著看。教學品質好壞完全取決於老師了。至於老師好不好,只能多試試了……而且現在小學生的字真的都寫的太好了,我娃班上有些同學的字感覺比我寫的還好……
這算是目前一點心得體會吧,希望想報班的寶媽寶爸們能從我這裡吸取點經驗教訓,畢竟第一次當媽,有些彎路還是要走走的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