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本文前,不要妄想,我會給你一個所謂的“招生工具」,就能夠解決你的招生問題。
我也曾誤入歧途,尋找所謂的招生工具來達到招生的目的,在教培機構的初創期,多數校長因為校區學生少而著急,從而想透過工具或方式迅速招到大量學生。
切記,面對市場問題,不要浮躁,腳踏實地才能真正清楚市場邏輯。
“教你10天招滿100人”
“只需一招,招來200名學生”
“提高報名率,你只需要這個招生工具”
“作為機構校長,招生不用這個方法,那就out了”
……….
你常常被這些內容洗腦,網路時代,身為教培人,你會瀏覽產業相關的資訊,多數軟體都自備演算法,常常給你推送這樣的內容,你一定會浮躁。
他們說的天花亂墜,就像任何人開一家訓練機構、輔導機構,就能招到大量學生。
可是,自己透過選址、租場地、裝潢、辦證、招募教師、完善課程體系砸進去大幾十萬後,發現教培市場並沒有想像中的好做。之前所想的那些招生管道,效果微乎甚微。連到最後沒辦法,只能找家裡有學生的熟人,來機構報名充數。
因為教育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
1.上有國內幾大教育巨頭,已經實現線上網課+線下實體+toB三線營運。 (往大看,沒地位)
2、中有幾大教育龍頭的分支,已經實現基本佔領區域市場份額。 (往中看,沒站位)
3.下有各地老牌教培機構,已經沉澱到十八線小縣城市民口相傳。 (往下看,沒口碑)
那麼,一個新開機構,如何招生快速起盤?
去除浮躁,招生沒有你想的那麼難。
校長去了解你的顧客和市場。
剛起步的新機構,別妄想別人找上門來,也別妄想有人幫你宣傳,更別妄想靠發傳單就能招來大量學生。
我剛開始接觸教培業,找過乙方(招生代運營),請過不少兼職,談過不少異國合作…..效果卻不盡人意。
因為我太急了,在機構初創期,無論是乙方、兼職、或是異國合作,我過多把市場端的希望,寄託在外人身上,我當然會失敗,教訓也很慘痛……
所以,在初創期,請校長帶頭,親自下到市場中,接觸你的客戶,去了解他們,並知道客戶在哪裡?他們想要的課程是什麼?他們的孩子有什麼需求?他們為什麼選擇同行?我的機構拿什麼打動他們?
這些問題,校長如果不清楚,那就沒有明確一個機構運作的根本,也就無法真正指導校區正確發展。
所以我衡量一個分校校長初期市場能力的重要指標是:2個月時間,能不能讓微信的潛在用戶增加500人。
一定是潛在用戶,如果做小學輔導,那潛在用戶就是小學生家長,做國中輔導,那潛在用戶就是國中家長,做興趣班也是如此,總之這500人一定是有希望成交的人群。
500人不難,成交路徑無非是——
用價值建立聯繫,用零成本認知你,用高價值轉化
操作方法:
1.預存意向用戶
2、免費體驗X節課
3.灌輸課程價值直到成交
先講最難的一步:預存意向用戶
核心:想盡辦法留下意向用戶的微信和電話。
例如:如果你是當小學生輔導,那就直接去學校門口,和接送孩子的家長聊天。
話術可以是—
家長,我是XX機構的校長,我們本週末上午X點,將在XX地方(越詳細就顯得越真實),針對X小學幾年級(利益相關,有針對性),有一堂關於XX的免費體驗課,我想加你一個微信,我先把課程相關的內容微信上發給你,你有空先發,對孩子的意學習也有幫助(前提是提前做好課程相關的資料、可以是文檔形式)如果有興趣,本週末XX點可以帶孩子過來親自體驗,沒時間來體驗也沒關係,我的微信朋友圈會經常發一些有關孩子教育的文章,你有時間可以看看(讓家長放下戒備心,消除加了微信就一定要來體驗的顧慮,讓家長沒有顧慮地讓你加微信)
話術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上面只是一個示範。
在機構初創期,我要求是每天要到10個家長的聯絡方式,難嗎?
難嗎?不難,容易嗎?也不容易。
但為了給自己一個目標,每次出門時,我裝10個硬幣在左邊褲袋,每拿到一個家長的電話,就從左邊拿一塊硬幣到右邊口袋,只要左手摸到左邊口袋有硬幣,我就不能回去。
但括號裡的內容一定要有體現:
(越詳細越真實)
(利益相關,有針對性)
(表示誠意,給予價值,前提是事先做好課程相關的資料、可以是文件形式)
(讓家長放下戒備,消除加微信就一定要來體驗的顧慮,讓家長沒有顧慮地讓你加微信)
在這過程中,你可能會遇到以下幾個問題:
問題1:很難開口跟家長溝通
不要抱持任何希望成交的心態去聊天。而是自信地給予,無論是資料還是免費體驗課程,你都是一個價值的給予者,要有十足的自信。這是心智上的考慮
現在陌生,以後可能是朋友。我剛起步時,校區幾乎80%的學生都是這樣聊天的方式到最後成交的,而且有些家長聊得非常好,後期一定會幫你轉介紹,最多的一個家長前前後後給我介紹了39個學生,我沒有給家長優惠,而是私下送了很多輔導書給孩子,平時多關注孩子,多跟家長反映孩子的情況,父母反映孩子的情況,多跟家長反映孩子的情況,多跟家長反映孩子的情況,多跟家長反映孩子的情況,多跟家長反映孩子。這是以後的考慮
市場問題,一定要腳踏實地跟消費者溝通。校長跟家長溝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機構校長不應該只待在辦公室做教務管理、行政管理、班級管理,應該常常下到市場,和你的消費者溝通。後來你會發現,跟家長溝通的經歷,會成為後面重大潔決策的依據,後來證明效果非常好。接觸你的消費者、明白你的消費者想要什麼、他們會為什麼買單,這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因為最後是消費者掏錢養活你和你的機構。我考慮分校長期中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每週10篇家長訪談筆錄,也就是每週訪談10個家長,去問他們想要什麼?關於孩子,他們最關心的是什麼?
當然會存在作假,例如實際上沒有訪談到這麼多,隨便編一個訪談筆錄,但是沒用的,是不是編的很容易就看得出來,因為我了解消費者,更了解市場。
當然這個要求不是硬性的,只是提醒校長,時刻不要忘了抽空和來機構接孩子的家長聊幾句。不要在一聲「X校長好」中迷失自己。
你可能會聽到家長的抱怨,會聽到家長說其他機構好,聽家長誇孩子學的不錯,會聽到表揚某位老師教得好……這些都是值得一位校長思考的。
這就是機構新創期,校長應該話時間去做的一件事,那些所謂的微信裂變、朋友圈轉發積蓄、招生行銷工具。 。 。等等你所能想到的一切關於教培市場的所謂專業名字,都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問題2:拒絕你的家長很多,覺得沒面子
你一定會遭受很多家長的拒絕其實被拒絕得多,無非是覺得沒面子,你認為,作為一個校長,不能做這樣沒面子的事情,你名義上是校長。可說好聽點是創業,說平常點就是做生意,說難聽點就是出來賣。賣自己的課程、賣自己的補習班,跟街邊擺攤的本質沒什麼不同,因為怕拒絕放不下面子,那就別賣了。趁早繼續去應聘其他公司當一個打工人,那樣按部就班上下班,那你就別再羨慕誰創業,做生意一年賺幾十萬、幾百萬。在哪裡買房、又買車。你就只配待在舒適圈,下班就回家,到點蓋上被子,刷刷手機,對今天的熱點事件評頭論足一番,你就很「有面子」的度過這一天。
既然出來賣,那你就好好賣,所謂面子,是虛偽的尊嚴。
既然你踏出這一步
你發現你需要的東西都需要現金買,都是真金白銀花進去
你發現創業初期任何事情都需要你自己幹,加班到深夜,沒有午休也沒有雙休
你發現管理並不是那麼輕鬆,不是想電視裡那樣,每個人都對你恭恭敬敬,你更多的是承受員工的抱怨和不滿
你發現校區的管理不僅僅是上課那麼簡單,教師管理、資格管理、學生管理、班級管理、課時管理、薪資管理、續保管理、效果管理等等一大推實在在關係到機構利益的重難點擺在你面前
你想創業成功讓自己活得有尊嚴,那就在創業的時候放下尊嚴,去腳踏實地完成一些事情。這一點,沒有人能幫助你。
所以,如果拒絕你的家長很多,你思考的方向應該是考慮自己的說話方式有沒有問題,而不是覺得丟掉了所謂面子。
另外,還有一個定律:那些拒絕你的家長,後面也有很大的可能找你報名,因為人對陌生、宣傳性的東西第一反應就是拒絕,因為這是人性的正常反應,沒關係,這不代表他沒有需求。
加到了很多家長的微信,但成交率不高
你一定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加了很多家長的微信,但是成交率不高,要嘛是微信不回,要嘛是在考慮一下。
記住:微信只能起到一個朋友圈宣傳的作用,並不適合做成交,因為一個家長的微信,群聊、微商、廣告每天可能幾十上百條,你的微信訊息一定會埋沒在這幾十上百條訊息中。
所以,還有很重要的一步:要在加微信的同時,拿到手機號碼
既然願意給你微信,那手機號碼也很容易拿到
“那留一個手機聯絡方式吧,因為我微信裡面家長很多,信息不能及時回复,課程安排好了我就電話通知你過來體驗”
“我手機的微信好友太多了,如果體驗課程出來了,我第一時間同時你,所以留一個電話吧”
大概率會把電話也給你。
2、免費體驗X節課
打電話的成交率不高
打電話的目的,不應該表現出想要家長馬上報名成交的意圖。
做教培業,一定要讓家長感覺到滿滿的誠意。表現出一切都是在為孩子的學習效果考慮。
最常見的是邀約孩子上體驗課。
但是體驗課都在做,家長也被市場教育得差不多了,也都懂這個套路,無非是先體驗,然後再付錢。
那麼讓家長覺得有誠意的體驗課程怎麼做呢?
把“家長你好,這週週末X時間,我們這裡有體驗課,帶孩子過來聽一下吧”
換成「家長,這樣吧,我剛剛看了一下,有個班還沒有坐滿,有X個空位,我先給你留一個,先讓孩子坐進去聽一節課,聽完了再問問孩子的意見,孩子願意我們再考慮報名的事,如果不願意,一定不要強迫孩子,時間在XX,我已經安排好了,到時間直接給你聽了
然後,在課前、課中、課後。不僅要關注體驗課孩子的學習狀況,更要和家長反映孩子的學習狀況,反映的越真實,越細緻越好,最好是電話溝通。
3.灌輸課程價值直到成交
1、課前畢竟來上體驗課時,孩子、家長對課程是什麼都不知道。那就專門編輯《體驗課提前知》事先請家長閱讀以提醒家長、學生為名變相介紹宣傳自己機構。
顯得有誠意。畢竟家長沒報名,你機構的教材、課程資料一樣也沒有,那就把體驗課單課的教材章節,打印成冊,親自送上,離得近可親自送,離得遠可發電子版,說是讓孩子提前預習就好。
繼續顯得有誠意。畢竟是新生來體驗,那就跟家長說要建立學情詳細報告表一邊仔細詢問一邊填寫(其實就是按照模板問就行)——包括學習習慣、學習興趣、擅長題型、性格特徵、易錯題型…填完後發送給家長並問“請核對一下,孩子的情況是這樣嗎?”顯得受到重視並持續有誠意。
2、課中《課堂記錄詳情表》讓老師用來記錄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就好——回答問題、掌握情況、錯誤情境、表現、整體狀態狀況…盡量量化、不要籠統。多與孩子互動,讓孩子快速融入,送給孩子課堂表現積分,下次來可兌換禮品(低成本的學習用具)讓孩子受到重視並持續有誠意。
3.課後既然有《課堂紀錄詳情表》課後,那跟家長就有的聊了。
家長,您看—
1、從回答問題的情況來看,孩子現在…..,但是…,沒關係…..,平常多注意…..,多在XX方面做引導就好
2、從這堂課的掌握情況來看,孩子擅長…..,優勢在XX方面,在XX方面有提升空間。但對於…..的掌握還有所欠缺,要在平常多做…
3.從這堂課的錯誤情況來看,孩子的弱點在XX方面,我建議從XX方面開始著重練習,再從XX加強鞏固、最後從XX做整體提升,所以我們老師給的規劃是XX。
4.從這堂課的表現情形來看,孩子很喜歡在我們這上課,特別是在XX時候,顯得很積極,這也是我們的教育理念,要從XX方面引導孩子,培養學習興趣才是關鍵。
5.從這堂課的整體狀況來看,孩子整體不錯,提別是在XX、XX、XX方面有顯著優勢,但也有欠缺,比如在XX時候無法XX,對於XX類型的XX無法XX,我們的教育理念是XXXX/XXXX,所以很適合你孩子現在的情況。
4、跟進如果家長還要考慮。那就繼續邀孩子到店,繼續互惠告知家長:後面X天,要來消化我們這裡的作業,老師將在輔導中進一步清楚孩子的狀況,到時候也將繼續與你回饋孩子的學習狀況,然後孩子連續X天都來,多半也習慣了來機構。
這就是最基礎的招生方式——
1.預存意向用戶
2、免費體驗X節課
3.灌輸課程價值直到成交
讀到這裡,沒有說任何花俏的內容,
市場問題,細緻到執行、落地、回饋、甚至話術,步步都是拳到肉的實操。
這是一個簡單的學校門口引流到成交的流程,作為校長,你大可實踐看看效果。
因為——
1.利益來於市場,負責人也要回歸市場,這才是正確的邏輯。
2.做決策的時候,80%的決策依據校長都要根據市場來定,下面的人蒙不到你。
3.當你夠了解市場後,再談論那些的微信引流、裂變、招生工具的運用。
身為校長,機構的掌舵人,前期先帶頭做好學校門口的流量,一是為招生,二是去除浮躁,別想要一蹴而就,而是腳踏實地去了解市場。
因為——
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任正非
如果本文對你有啟發,請幫我一個忙:
給本文按個讚。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