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朋友的午餐。製作這頓午餐的人,是國外一間幼兒園的17位3至5歲的小朋友。
他們花了三個多星期,做計畫、蒐集資料,繪製送餐卡車、廚房設備和三本與廚房有關的書,完成了一個以午餐為主題的專案。這一頓午餐正是他們的專案成果。
誰為我們製作了午餐
專案由這個問題展開,分成了三個階段。小朋友分工協作各司其職。他們分別觀察和研究了午餐的運送方式、製作過程等等,最後將數據和結論製作成手工藝品,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現出來並將作品放在幼兒園展示。
第一階段-製作送餐卡車
孩子們第一個發現是,午餐食物是用卡車送來的。他們詢問了卡車司機有關卡車的問題以及午餐來自哪裡。
第二階段-到廚房實地考察
孩子們在紙上寫上想問的問題,親自到Brody Middle School食品廚房進行實地考察。
第三階段-角色扮演及錄影
孩子們會透過角色扮演為幼兒園做午餐。在他們做午餐的過程中,老師會幫他們拍視頻,之後將視頻送到每個孩子的家中給他和家長一起觀看。
最後,老師將計畫開始前和結束後的孩子們的思路圖展示在走廊上,這樣他們的父母和其他班級的老師和孩子就可以看到他們在學習中進步了多少
專案開始時的思路圖
專案結束後的思路圖
其實,在這個計畫開始之前,許多孩子認為,午餐都是老師助理Noemi做的,因為是她每天送午餐進班級。
現在孩子們就親身感受到食物多麼來之不易,知道我們要珍惜糧食,杜絕鋪張浪費。我們要珍惜他人和自己的勞動成果,珍惜每個人的付出。
實地考察後,孩子的分工更加明確
PBL是什麼?
以上就是PBL的真實課例。 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專案式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學生透過長時間的探究和調查來獲得知識和技能,以解決真實的、有吸引力和複雜的問題。
PBL目前已在許多學校被廣泛採用以取代傳統的教學法。它最大的價值就是它讓孩子們可以分工合作,一起探究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哇奧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晨兮素能課,也正是運用了這種優質的教學法。
根據研究顯示,運用了PBL教學法的學校,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積極性、學習效果明顯提升,這是基於兒童天生喜愛遊戲、渴望融入集體、重實踐而輕理論的心理特徵決定的。
晨兮素能課以探究式學習+PBL項⽬制學習的方式,結合多元科學,以問題解決為導向,以⼩組合作、主題辯論、角⾊體驗、⼩記者尋訪等⽅式,實現學⽣的深度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實踐和創新能⼒以及勇於應對挑戰的責任感,獲得⼈⽣幸福感。
相對傳統教育
晨兮素能課的優點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教育模式的解決問題途徑是這樣的。
而晨兮素能課直接從問題出發,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與技能。
1.學生參與度高,學習主動性強
因為PBL專案式學習是基於真實問題展開的,並且學生處於主導地位,富有挑戰性的課題、解決實際問題後能展示最終成果,老師只是監督和引導,更多的需要學生主動思考,在學習中建構關於專案的知識體系。
2.跨學科,鍛鍊高階思維能力
PBL的核心是解決問題,學生需要構思解決方案,不斷判斷、評估、分析,以獲得最佳解決方案。而一個計畫可能涉及多個學科知識和不同領域,促成學生養成多角度看待問題的思考習慣。
3.培養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
專案式學習是建立在小組團隊協作的基礎上,學生需要進行多次有效溝通,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以達到最終成果。在評估環節,結合多媒體展示,更鍛鍊了口語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
4.多元評估
不同於刻板的考試分數,PBL完成後的評估是多項多面向的,不單單對結果進行評估考核,更注重學生探索實踐的過程。老師也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表現挖掘他們的優勢,發揮所長,讓學生更有自信。
孩子可以真正成為學習的“中心”和“主人”
孩子可以身臨其境,真實感受
孩子可以感受到合作與信任
當然,專案的過程絕對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會遇到很多困難,經歷很多次失敗,有時甚至發現之前的方法是錯的,需要從頭開始,重新尋找解決方式。
整個專案的完成需要經歷多次的討論、嘗試、反思、批評和修改。這樣反覆的過程也培養了孩子的耐挫力,讓他們遇到任何事都不會輕易放棄。
能成功地做到這些,正是基於我們有意識地去建立一個成熟的晨兮素能課教學體系,為孩子們帶去更優質、更有社會意義的教育,讓孩子們在陽光下成長。
發佈留言